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1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2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3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4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5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6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7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8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9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10
试读已结束,还剩31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类型是语文课件,大小为1.86 MB,总共有41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更多关于请在老师板报网直接搜索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谏逐客书》PPT课件文字介绍:学习要求:1.了解李斯上《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及秦在统一六国过程中使用的人才战略。2.学习本文开门见山、从大处着眼,前后贯通、围绕中心选材的论证方法。3.学习本文如何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李斯(?--前208),先秦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未期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受学于荀卿,后入秦国为吕不韦舍人,得到秦王赏识,拜为客卿,迁任廷尉。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官至丞相。曾建议秦始皇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如废分封、设郡县、销兵器、焚诗书、禁私学、明法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秦始皇死后,李斯与宦官赵高合谋,立秦始皇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被赵高陷害而腰斩,灭三族。文学家。以散文见长,散文现存四篇,《谏逐客书》《论统一书》《行督责书》《自罪书》。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章,所以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书法家。擅长篆书。碑文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本篇见于《史记李斯列传》。这篇谏书是李斯上给秦王赢政的奏章,写于秦王十年(公元前237年)。●谏:劝谏、规劝。●客“客卿”,此指春秋战国时其他诸侯国的人在秦国做高级官员。●书,通“疏”,上书、奏章;文体名。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报任少卿书》《报陈伯之书》题解《史记・李斯列传》“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策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战国末年,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助秦国兴修水利,企图借此消耗其人力、物力、以达到削弱秦的目的。此事被发觉后,秦国的旧贵族趁机攻击客卿并非真心帮助秦国,而是来搞破坏的,应全部驱逐,秦王政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李斯得知自己也在被驱逐之列,遂上了这篇谏书,不久王政即解除了逐客令。刘向《新序》:“斯在逐中,遂上谏书,达始皇,始皇使人逐至骊邑,得还。”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这篇谏书,不久王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李斯的官职。“中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间谍),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率使就渠。渠就……溉泽卤三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兴修水利郑国渠(关中地区)都江堰(成都平原)战国时秦国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yuān),迎蹇(jiǎn)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ān)、郢(yĭng),东据成皋(gāo)之险,割膏腴(yú)之壤,遂散(sàn)六国之从(zòng),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ì)到今。昭王得范雎(jū),废穰(rǎng)侯,逐华(huà)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nà),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ē)之剑,乘纤(xiān)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此数(shù)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yuè)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hào),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étí)不实外厩(jiù),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yuè)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yuān)珠之簪,傅(fù)玑(jī)之珥,阿(ē)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yě)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fú)击瓮(wèng)叩缶(fǒu),弹筝搏髀(bì),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zhòng)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jiè)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窃:谦词,私下。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之事,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昔缪(mù)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yuān),迎蹇(jiǎn)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穆公:名任好,春秋时秦国国君(B.C659一B.C621)春秋五霸之一。由余:春秋晋国人,先在西戎作官,为戎王出使秦国,被秦穆公强留,用为谋臣,统一西戎各部。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百里奚:虞人,晋灭虞,被俘入晋,后作为晋献公女儿陪嫁的奴仆入秦。奚从秦逃往楚,被楚人所执。穆公其贤,用五张黑羊皮赎之,并任用为相。“五羖(gǔ)大夫”。宛:楚地,今河南南阳。蹇叔:原是西戎岐(今陕西岐山县)人,游于宋,经百里奚推荐入秦,秦穆公礼聘为上大夫。丕豹:晋国人。惠公杀其父丕郑后逃入秦。因奔秦,穆公任为大将,率兵攻晋,连下八城,生俘晋君。公孙支:歧山人,又名公孙子桑,曾居晋,后归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孝公:战国秦君,名渠梁,公元前361—338年在位,在位24年,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商鞅:即公孙鞅,战国卫人,又称卫鞅。入秦说孝公变法,为左庶长。定变法令,废井田、开阡陌、介农战,使国富兵强。任秦相,封于商,称商君。孝公死,为惠王所杀。殷盛:富裕,殷实,昌盛。获:俘获。举:攻下,占领。治强:安定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ān)、郢(yǐng),东据成皋(gāo)之险,割膏腴(yú)之壤,遂散六国之从(zòng),使之西面事秦,功施(yì)到今。惠王:秦孝公子,名驷。用张仪为相,使司马错灭蜀,又夺取楚汉中地六百里,始称王,在位27年。张仪:战国魏人,与苏秦同师鬼谷子。同为纵横家。苏秦主合纵,合六国拒秦。张仪相秦惠王,主连横,散六国合纵。惠王卒,仪到魏为相卒。九夷:古代楚国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三川之地:指黄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上郡:魏地,今陕北榆林。汉中:楚地,今陕西汉中。鄢:湖北宜城。郢:湖北江陵。六国之从:六国结成的合纵同盟。从,通“纵”。施:延续,延伸。昭王得范雎(jū),废穰(rǎng)侯,逐华(huà)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昭王:战国秦武王弟,名稷。并西周,任范雎为相。范雎:战国时魏人,在魏国不得意,又遭诬受冤屈,遂入秦国献书昭王,昭王悦而召见。后来秦王毅然废太后,逐华阳。为秦相,封应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同母异父弟,昭王即位,年少,宣太后用魏冉执政,封为穰侯。擅权三十余年。华阳:即芈戎,宣太后同父弟,封于华阳。华阳,在今陕西商县。强:使动,使强。杜:堵塞、限制。公室:王室,指秦王室。私门:王室以外的集团、势力。蚕: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负:辜负、对不起。“四君”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nà),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1向使:表假设,假如,如果。2却:拒绝。3内:通“纳”,接受,接纳。4疏:疏远。5士,外来的贤士。(1)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3)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4)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5)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6)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秦国人才战略简表时代人物来源地用人效果秦穆公(前659-前621)(春秋五霸之一)由余西戎(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百里奚楚(虞)蹇叔宋丕豹晋公孙支晋秦孝公(前361-前338)商鞅卫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秦惠王(前337-前311)张仪魏以横破纵、四面事秦秦武王甘茂楚秦昭王(前306-前251)范雎魏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秦庄襄王吕不韦卫秦始皇李斯楚灭六国、统一天下(1)秦穆公(2)秦孝公(3)秦惠王(4)秦昭襄王————结论(5)———(6)反面论证(1)(2)(3)(4)正面论证(1)(2)(3)(4)正面论证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来“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第六句从反面论证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第二段用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重用客卿使秦国发展强大的事实,正反对比今日“逐客”的错误。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ē)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yuè)之,何也?1致,求取、搜集。2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和氏璧”。3垂:悬挂。服:佩戴。建:树立。树:架起、设置。4太阿:古代宝剑专名。相传春秋时吴国欧冶子、干将作宝剑三把,分别是龙渊、太阿、工布。5纤离:古骏马名。骅骝、騏驥、纤离、绿耳,此皆古之良马也。《荀子性恶》6说:通“悦”喜欢、喜爱。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juétí)不实外厩(jiù),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1可:合心意。2玩好:赏玩的器物。3郑卫之女:泛指美女,当时认为郑、卫之地多美女充:充实、充斥。4駃騠:北狄良马。5外厩:设在宫廷之外的马棚。6丹青:丹砂和青雘(huò),染料,顏料。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yuān)珠之簪,傅玑之珥,阿(ē)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1阿缟:齐国东阿所产的缟。阿,今山东省阳谷县。缟,白色薄绸。2随俗雅化:随着时俗流行的式样打扮自己。雅化,经打扮而显示典雅。3佳冶窈窕:佳丽美好、体态优雅。佳冶,艳丽。窈窕,美好貌。夫击瓮(wèng)叩缶(fǒu),弹筝搏髀(bì),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1搏髀:拍大腿。呜呜:(秦地)唱歌声。2《郑》《卫》《桑间》:郑卫一带民间乐曲的代称。《诗经鄘风桑中》《韶》《虞》:舜禹时期音乐。《武》《象》:周武王时期音乐。3就,靠近,选取。4适观:适合观赏,看起来舒服,此指好看好听。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1曲直:是非。2海内:国境之内,普天之下。3然则:然,这样。则,就是。4跨:凌驾,喻统一。5术:方法、途径。这不是一统天下、称霸诸侯的方法和途径。第三段用物与用人类比(类比论证),列举事实说明秦王爱异国物、逐异国人,对比说明这种“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一统天下的心愿是背道而驰的。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者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1让:辞让,拒绝。2择:挑选,选取,选择,这里为舍弃的意思。就:成。3却:推却,拒绝。4众庶:众民、百姓。明:形容词使动,使明,彰显。5五帝:《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三王:夏启、商汤、周武王(夏、商、周三代开国君王)6充美:充盈和美。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jiè)寇兵而赍(jī)盗粮”者也。1黔首:指平民、老百姓。2资:资助。3却:拒绝,不接受。4业:业:使动,使....成就功业。5藉:通“借”,借给。寇:外来的入侵者。6赍:赠,送。盗:盗贼,偷窃的人。第四段阐述王者不却众庶的好处,和今人逐客的荒唐,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论述逐客的极端错误。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物资不出产在秦国,然而值得珍贵的多,人不出产于秦国,愿意效忠的却很多。现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少自己的人口来增加敌人的人口,对内削弱自己,对外与诸侯结怨,要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1宝:意动用法,以为宝。2以:来。3损:减少。4益:增加。5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虚。自虚,自我削弱。6树怨:结怨。7求:求取,谋求。第五段总结全文。“逐客”必将导致“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陷国家于孤危之中,照应并阐释了开篇的“过”字,篇首呼应。全文共五段,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逐客是错误的。  第二段:铺陈秦国四代君主重用客卿而富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于秦。  第三段:用物与人相类比,列举事例说明秦王爱异国物却逐异国人,重物轻人的做法与秦王想统一天下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第四段:理论概括论述,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第五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逐客将造成秦国危亡。写作特色(1)立论高远,观点鲜明。李斯完全抛开个人的得失,专从逐客对秦国的前途命运以及秦王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影响,来分析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政治主张。(2)论证有力,论方法多样。从头到尾,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方法,层层对比,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正反论证,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分明,从而使文章论辩有力。(3)语言生动、流畅,富于感染力,大量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句式整齐错落,音节抑扬顿挫,使全文增强了滔滔不绝、雄放不羁的气势。“正反对比,利害并举”公元前237年(秦始皇10年),李斯写《谏逐客书》公元前230年(秦始皇17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秦始皇19年),秦灭赵。公元前225年(秦始皇22年),秦灭魏。公元前223年(秦始皇24年),秦灭楚。公元前222年(秦始皇25年),秦灭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秦灭齐。

关键字:

单价:9.99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资料
  • 页数:41页
  • 大小:1.86 MB
  • 编号:14364
  • 类型:VIP资料
  • 格式:pptx
  •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