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1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2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3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4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5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6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7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8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9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10
试读已结束,还剩11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类型是语文课件,大小为823.63 KB,总共有21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更多关于请在老师板报网直接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一《红烛》PPT教学课件下载文字介绍:红烛闻一多《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思考:“红烛”意象的特点作者生平•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诗歌上提出著名“三美”原则。音乐美——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建筑美——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010203绘画美——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何为“三美”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理解意象“红烛”的作用;2.感受诗歌蕴含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深厚爱国情感。自读本诗,整体感知围绕“红烛”展开,写其色为红,点燃发光,融化流泪,最后蜡炬成灰。篇目核心意象意象构成《无题》(李商隐)《红烛》(闻一多)“意象解构”,指的是诗人经常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蜡烛红烛灰泪色光泪灰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明确将红烛的红,类比为红心的红。红心的红:赤诚、热烈、忠诚;根据作者的类比,同理推之:红烛的红色也是代表赤诚、热烈、忠诚。研读诗歌,析意象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泪”象征着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红烛”为何伤心流泪?残风意义何在?这是作者的自问自答。红烛为受到的困难与阻碍而感到伤心,残风意味着现实的阻挠。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灰”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自我牺牲后还能培育花果的脂膏。泪灰蜡炬红烛“蜡炬”与“红烛”的“灰”和“泪”象征意义的不同:意象构成意象相思的悲伤之情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渐残损、衰亡的躯体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自我牺牲后还能培育花果的脂膏如何理解“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的因果关系?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画龙点睛,揭示了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所在,收束全诗,可谓“卒章显志”。为了梦想与目标坚持,自己却燃烧了自己的生命,红烛这样的牺牲是否值得?最后一句是在解释:甘心奉献,无畏牺牲。“蜡炬”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陷入悲伤无法自拔的忠贞;“红烛”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闻一多笔下“红烛”意象的象征内涵和所寄情感是比较固定的但是诗人每次面对“红烛”的情绪却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每节诗歌的开头,诗人咏叹“红烛啊!”,这背后的情绪都不尽相同,请你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诗人在每节诗歌中咏叹红烛的不同情绪。第一节:对红烛的赞颂;第二节:对红烛的困惑;第三节:对红烛的了悟;第四节:对红烛的激励;第五节:对红烛的感伤;为何作者态度从“一误再误”转变为“不误!不误!”?作者曾经为红烛燃烧自己的做法感到迷茫,但明白它无私奉献的精神之后便不再困惑,而是变成了赞同与歌颂。第六节:对红烛的彻悟;第七节:对红烛的慰藉;第八节:对红烛的认同;第九节:对红烛的肯定和期望。1923年苏联提供援助,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日军在长沙肆意枪杀中国平民;胡适力倡研究旧国学;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蔡元培愤然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北大哲学系教授引发爱情问题的社会大讨论。主旨归纳:全诗以诗人与“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发问的形式展开诗意,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破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儿和快乐的果子。虽然“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即使是“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在所不惜,凸显了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课堂小结作业:请同学们在古今诗歌中找出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思考“蜡烛”意象的象征内涵及其蕴含的作者情感。

关键字:

单价:9.99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资料
  • 页数:21页
  • 大小:823.63 KB
  • 编号:14546
  • 类型:VIP资料
  • 格式:pptx
  •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