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5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6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7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8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9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10
试读已结束,还剩10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类型是语文试卷,大小为41.5 KB,总共有20页,格式为doc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更多关于请在老师板报网直接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word版)文字介绍: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42分)1.读拼音,写词语。(8分)pútaoɡǔndònɡzhuānɡjiajíshǐyánjiūjiānɡyìnɡshānbēnɡdìliè2.请选出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并把它涂黑。(4分)(1)[A]田埂(ɡěnɡ)[B]镀亮(dù)[C]半明半昧(wèi)(2)[A]失眠(mán)[B]鹅卵石(luǎn)[C]霎时(shà)(3)[A]恐怕(ɡǒnɡ)[B]驾驶员(shǐ)[C]呼风唤雨(huàn)(4)[A]显示(xiǎn)[B]原子核(hé)[C]重重障碍(zhàn)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书写错误的,把它选出来。(6分)(1)A.犹如B.翅膀C.斜阳D.清峰()(2)A.逐惭B.水塘C.庄稼D.闪烁()(3)A.红颜B.压扁C.静寂D.徽小()(4)A.水稻B.淘洗C.耳海D.奔腾()(5)A.鹅黄B.陶气C.水稻D.剩余()(6)A.招侍B.柔和C.牵扯D.盼望()4.给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8分)“居”在词典中的意思有:A.住B.占据,属于(某种情况)C.当,任D.住所,住的地方E.在(某种位置)F.姓(1)在昆明的市中心,如今还留存着许多名人的故居。()(2)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3)冬天去大坝上喂海鸥的人中,还是本地人居多。()(4)“居”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4分)即使……也……既……又……如果……就……不但……而且……(1)太阳一晒,豆荚里()温暖,()舒适。(2)科学家()没有反复研究,()无法揭开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3)()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能灵巧地避开。(4)阅读的时候,()要动脑筋思考,()要积极提出问题。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3分)(1)读《观潮》一文,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由近及远奔腾而来的样子。()(2)学习了《走月亮》一文,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3)“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中“压”读yà。()7.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3分)A.《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天黄昏时诗人徐志摩看到的倦鸟驮着斜阳,染红了芦苇、江面的景象。B.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传统的钱塘江观潮日。C.“鹿柴”中的“柴”读“zhài”。D.《观潮》这篇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8.积累填空(6分)(1)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2)我们要善于提问,学会提问,因为不同角度的思考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正如《尚书》所说的“,”。(3)“诗佛”王维时常带着审美的眼光,漫步于自然之中,于不经意间流泻出美妙的诗句,如在《鹿柴》中,他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感受到另一番风味:空山不见人,。,复照青苔上。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8分)(一)课内阅读(15分)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甲)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乙)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9.语段中,作者按照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向我们移来”“”“”等词语可以看出来。(3分)10.语段第②自然段(甲)处描写了大潮的,(乙)处描写了大潮的。(填序号)(4分)A.声音B.样子11.下面想象画面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于“水墙”一词,我会联系生活中见到的墙来形容。B.我对“两丈”一词比较陌生,会想到它跟“两米”差不多。C.读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我会结合有关古代战争的影视作品展开想象。12.语段中,作者把浪潮比作白线、和,这样写的好处是:。(5分)(二)课外阅读(13分)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蚊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方法来对付绝粮的情况。冬天到来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眠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们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蝙蝠睡大觉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上去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来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就醒过来了。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冬眠”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和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13.请给短文拟个合适的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14.短文是按“”的结构来写的,依次介绍了、和蜗牛的睡眠。(3分)15.为什么说“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3分)16.你还能针对短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吗?(5分)问题:回答: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2单元测试卷(答案)(时间:40分钟满分:70分)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42分)1.读拼音,写词语。(8分)pútaoɡǔndònɡzhuānɡjiajíshǐyánjiūjiānɡyìnɡshānbēnɡdìliè【参考答案】葡萄滚动庄稼研究僵硬山崩地裂评分细则:前六个词语每个词语1分,最后一个词语2分,涂改、写在格子外不扣分,错一字整空不得分。2.请选出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并把它涂黑。(4分)(1)[A]田埂(ɡěnɡ)[B]镀亮(dù)[C]半明半昧(wèi)(2)[A]失眠(mán)[B]鹅卵石(luǎn)[C]霎时(shà)(3)[A]恐怕(ɡǒnɡ)[B]驾驶员(shǐ)[C]呼风唤雨(huàn)(4)[A]显示(xiǎn)[B]原子核(hé)[C]重重障碍(zhàn)【参考答案】CAAC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书写错误的,把它选出来。(6分)(1)A.犹如B.翅膀C.斜阳D.清峰()(2)A.逐惭B.水塘C.庄稼D.闪烁()(3)A.红颜B.压扁C.静寂D.徽小()(4)A.水稻B.淘洗C.耳海D.奔腾()(5)A.鹅黄B.陶气C.水稻D.剩余()(6)A.招侍B.柔和C.牵扯D.盼望()【参考答案】DADCBA4.给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8分)“居”在词典中的意思有:A.住B.占据,属于(某种情况)C.当,任D.住所,住的地方E.在(某种位置)F.姓(3)在昆明的市中心,如今还留存着许多名人的故居。()(4)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3)冬天去大坝上喂海鸥的人中,还是本地人居多。()(4)“居”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参考答案】DABF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4分)即使……也……既……又……如果……就……不但……而且……(1)太阳一晒,豆荚里()温暖,()舒适。(2)科学家()没有反复研究,()无法揭开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3)()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能灵巧地避开。(4)阅读的时候,()要动脑筋思考,()要积极提出问题。【参考答案】(1)既又(2)如果就(3)即使也(4)不但而且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3分)(1)读《观潮》一文,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由近及远奔腾而来的样子。()(2)学习了《走月亮》一文,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3)“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中“压”读yà。()【参考答案】×√×7.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3分)A.《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天黄昏时诗人徐志摩看到的倦鸟驮着斜阳,染红了芦苇、江面的景象。B.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传统的钱塘江观潮日。C.“鹿柴”中的“柴”读“zhài”。D.《观潮》这篇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参考答案】A8.积累填空(6分)(1)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2)我们要善于提问,学会提问,因为不同角度的思考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正如《尚书》所说的“,”。(3)“诗佛”王维时常带着审美的眼光,漫步于自然之中,于不经意间流泻出美妙的诗句,如在《鹿柴》中,他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感受到另一番风味:空山不见人,。,复照青苔上。【参考答案】慎思之笃行之(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3)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评分细则:每空1分,错字、少字或写拼音均不得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8分)(一)课内阅读(15分)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甲)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乙)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9.语段中,作者按照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向我们移来”“”“”等词语可以看出来。(3分)【参考答案】由远及近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评分细则:每空1分,错字扣0.5分。10.语段第②自然段(甲)处描写了大潮的,(乙)处描写了大潮的。(填序号)(4分)A.声音B.样子【参考答案】BA11.下面想象画面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于“水墙”一词,我会联系生活中见到的墙来形容。B.我对“两丈”一词比较陌生,会想到它跟“两米”差不多。C.读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我会结合有关古代战争的影视作品展开想象。【参考答案】B12.语段中,作者把浪潮比作白线、和,这样写的好处是:。(5分)【参考答案】水墙战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奔涌而来气势壮观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评分细则:前2空每空1分,错字扣0.5分。(三)课外阅读(13分)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蚊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方法来对付绝粮的情况。冬天到来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眠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们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蝙蝠睡大觉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上去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来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就醒过来了。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冬眠”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和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13.请给短文拟个合适的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参考答案】动物的睡眠14.短文是按“”的结构来写的,依次介绍了、和蜗牛的睡眠。(3分)【参考答案】总分蝙蝠海参15.为什么说“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3分)【参考答案】有的动物冬眠是为了应对绝粮问题,有的动物是为了避免不适宜生活的气候环境。16.你还能针对短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吗?(5分)问题:回答:【参考答案】回答:它们“冬眠”是为了避免不适宜生活的气候环境,只有天气暖和又下雨时,它们才喜欢出来活动。问题:蜗牛为什么“冬眠”呢?

关键字:

单价:6.00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资料
  • 页数:20页
  • 大小:41.5 KB
  • 编号:5521
  • 类型:VIP资料
  • 格式:docx
  •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