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1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2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3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4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5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6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7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8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9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10
试读已结束,还剩16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类型是数学试卷,大小为194.09 KB,总共有26页,格式为doc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更多关于请在老师板报网直接搜索

2017年高考数学知识方法专题7《解析几何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文字介绍:第35练 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题型分析·高考展望] 本部分主要以解答题形式考查,往往是试卷的压轴题之一,一般以椭圆或抛物线为背景,考查弦长、定点、定值、最值范围问题或探索性问题,试题难度较大.体验高考1.(2016·山东)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1(a>b>0)的离心率是,抛物线E:x2=2y的焦点F是C的一个顶点.(1)求椭圆C的方程;(2)设P是E上的动点,且位于第一象限,E在点P处的切线l与C交于不同的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D.直线OD与过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于点M.①求证:点M在定直线上;②直线l与y轴交于点G,记△PFG的面积为S1,△PDM的面积为S2,求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1)解 由题意知=,可得a2=4b2,因为抛物线E的焦点F,所以b=,a=1,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x2+4y2=1.(2)①证明 设P(m>0),由x2=2y,可得y′=x,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m,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y-=m(x-m),即y=mx-.设A(x1,y1),B(x2,y2),D(x0,y0).联立方程得(4m2+1)x2-4m3x+m4-1=0.由Δ>0,得0b>0)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是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直线l:y=-x+3与椭圆E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1)求椭圆E的方程及点T的坐标;(2)设O是坐标原点,直线l′平行于OT,与椭圆E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与直线l交于点P.证明:存在常数λ,使得|PT|2=λ|PA|·|PB|,并求λ的值.解 (1)由已知,得a=b,则椭圆E的方程为+=1.由方程组得3x2-12x+(18-2b2)=0.①方程①的判别式为Δ=24(b2-3),由Δ=0,得b2=3,此时方程①的解为x=2,所以椭圆E的方程为+=1.点T的坐标为(2,1).(2)由已知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x+m(m≠0),由方程组可得所以P点坐标为,|PT|2=m2.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由方程组可得3x2+4mx+(4m2-12)=0.②方程②的判别式为Δ=16(9-2m2),由Δ>0,解得-b>0)经过点(0,),离心率为,直线l经过椭圆C的右焦点F交椭圆于A、B两点.(1)求椭圆C的方程;(2)若直线l交y轴于点M,且MA=λAF,MB=μBF,当直线l的倾斜角变化时,探求λ+μ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λ+μ的值;否则,请说明理由.解 (1)依题意得b=,e==,a2=b2+c2,∴a=2,c=1,∴椭圆C的方程为+=1.(2)∵直线l与y轴相交于点M,故斜率存在,又F坐标为(1,0),设直线l方程为y=k(x-1),求得l与y轴交于M(0,-k),设l交椭圆A(x1,y1),B(x2,y2),由消去y得(3+4k2)x2-8k2x+4k2-12=0,∴x1+x2=,x1x2=,又由MA=λAF,∴(x1,y1+k)=λ(1-x1,-y1),∴λ=,同理μ=,∴λ+μ=+===-.∴当直线l的倾斜角变化时,λ+μ的值为定值-.点评 (1)定点问题的求解策略把直线或曲线方程中的变量x,y当作常数看待,把方程一端化为零,既然直线或曲线过定点,那么这个方程就要对任意参数都成立,这时参数的系数就要全部等于零,这样就得到一个关于x,y的方程组,这个方程组的解所确定的点就是直线或曲线所过的定点.(2)定值问题的求解策略在解析几何中,有些几何量与参数无关,这就是“定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常通过取特殊值,先确定“定值”是多少,再进行证明,或者将问题转化为代数式,再证明该式是与变量无关的常数或者由该等式与变量无关,令其系数等于零即可得到定值.变式训练1 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点M(5,-2)的动直线l交抛物线于A,B两点,当直线l的斜率为-1时,点M恰为AB的中点.(1)求抛物线的方程;(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P,使得以弦AB为直径的圆恒过点P,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当直线l的斜率为-1时,直线l的方程为x+y-3=0,即x=3-y,代入y2=2px(p>0)得y2+2py-6p=0,=-p=-2,p=2,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2)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2)+5,代入y2=4x得y2-4my-8m-20=0,设点A(,y1),B(,y2),则y1+y2=4m,y1y2=-8m-20,假设存在点P(,y0)总是在以弦AB为直径的圆上,则PA·PB=(-)(-)+(y1-y0)(y2-y0)=0,当y1=y0或y2=y0时,等式显然成立;当y1≠y0或y2≠y0时,则有(y1+y0)(y2+y0)=-16,即4my0+y-8m-20=-16,(4m+y0+2)(y0-2)=0,解得y0=2,x0=1,所以存在点P(1,2)满足题意.题型二 定直线问题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定点C(0,p)作直线与抛物线x2=2py(p>0)相交于A,B两点.(1)若点N是点C关于坐标原点O的对称点,求△ANB面积的最小值;(2)是否存在垂直于y轴的直线l,使得l被以AC为直径的圆截得的弦长恒为定值?若存在,求出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方法一 (1)依题意,点N的坐标为(0,-p),可设A(x1,y1),B(x2,y2),直线AB的方程为y=kx+p,与x2=2py联立得消去y得x2-2pkx-2p2=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pk,x1x2=-2p2.于是S△ABN=S△BCN+S△ACN=·2p|x1-x2|=p|x1-x2|=p=p=2p2,∴当k=0时,(S△ABN)min=2p2.(2)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y=a,AC的中点为O′,l与以AC为直径的圆相交于点P,Q,PQ的中点为H,则O′H⊥PQ,O′点的坐标为(,).∵|O′P|=|AC|==,|O′H|==|2a-y1-p|,∴|PH|2=|O′P|2-|O′H|2=(y+p2)-(2a-y1-p)2=(a-)y1+a(p-a),∴|PQ|2=(2|PH|)2=4[(a-)y1+a(p-a)].令a-=0,得a=,此时|PQ|=p为定值,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y=,即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方法二 (1)前同方法一,再由弦长公式得|AB|=|x1-x2|=·=·=2p·,又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从而S△ABN=·d·|AB|=·2p··=2p2.∴当k=0时,(S△ABN)min=2p2.(2)假设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y=a,则以AC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0)(x-x1)+(y-p)(y-y1)=0,将直线方程y=a代入得x2-x1x+(a-p)(a-y1)=0,则Δ=x-4(a-p)(a-y1)=4[(a-)y1+a(p-a)].设直线l与以AC为直径的圆的交点为P(x3,y3),Q(x4,y4),则有|PQ|=|x3-x4|==2.令a-=0,得a=,此时|PQ|=p为定值,故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其方程为y=,即抛物线的通径所在的直线.点评 (1)定直线由斜率、截距、定点等因素确定.(2)定直线一般为特殊直线x=x0,y=y0等.变式训练2 椭圆C的方程为+=1(a>b>0),F1、F2分别是它的左、右焦点,已知椭圆C过点(0,1),且离心率e=.(1)求椭圆C的方程;(2)如图,设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直线l的方程为x=4,P是椭圆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直线PA、PB分别交直线l于D、E两点,求F1D·F2E的值;(3)过点Q(1,0)任意作直线m(与x轴不垂直)与椭圆C交于M、N两点,与l交于R点,RM=xMQ,RN=yNQ,求证:4x+4y+5=0.(1)解 由题意可得b=1,=,∴a=3,椭圆C的方程为+y2=1.(2)解 设P(x0,y0),则直线PA、PB的方程分别为y=(x+3),y=(x-3),将x=4分别代入可求得D,E两点的坐标分别为D(4,),E(4,).由(1)知,F1(-2,0),F2(2,0),∴F1D·F2E=(4+2,)·(4-2,)=8+,又∵点P(x0,y0)在椭圆C上,∴+y=1⇒=-,∴F1D·F2E=.(3)证明 设M(x1,y1),N(x2,y2),R(4,t),由RM=xMQ得(x1-4,y1-t)=x(1-x1,-y1),∴(x≠-1),代入椭圆方程得(4+x)2+9t2=9(1+x)2,①同理由RN=yNQ得(4+y)2+9t2=9(1+y)2,②①-②消去t,得x+y=-,∴4x+4y+5=0.题型三 存在性问题例3 (1)已知直线y=a交抛物线y=x2于A,B两点.若该抛物线上存在点C,使得∠ACB为直角,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 [1,+∞)解析 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y-a)2=a,由得y2+(1-2a)y+a2-a=0.即(y-a)[y-(a-1)]=0,由已知解得a≥1.(2)如图,梯形ABCD的底边AB在y轴上,原点O为AB的中点,|AB|=,|CD|=2-,AC⊥BD,M为CD的中点.①求点M的轨迹方程;②过M作AB的垂线,垂足为N,若存在正常数λ0,使MP=λ0PN,且P点到A,B的距离和为定值,求点P的轨迹E的方程;③过(0,)的直线与轨迹E交于P、Q两点,求△OPQ面积的最大值.解 ①设点M的坐标为M(x,y)(x≠0),则C(x,y-1+),D(x,y+1-).又A(0,),B(0,-).由AC⊥BD有AC·BD=0,即(x,y-1)·(x,y+1)=0,∴x2+y2=1(x≠0),即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1(x≠0).②设P(x,y),则M((1+λ0)x,y),代入M的轨迹方程有(1+λ0)2x2+y2=1(x≠0).即+y2=1(x≠0),∴点P的轨迹为椭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要使点P到A,B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则以A,B为焦点,故1-=()2.∴λ0=2,从而所求P的轨迹方程为+y2=1(x≠0).③易知l的斜率存在,设方程为y=kx+,联立9x2+y2=1(x≠0),有(9+k2)x2+kx-=0.设P(x1,y1),Q(x2,y2),则x1+x2=-,x1x2=.∴|x2-x1|==,令t=k2+9,则|x2-x1|=且t≥9.∴S△OPQ=×|x2-x1|==.∵t≥9,∴0<≤,∴当=,即t=9,也即k=0时,△OPQ面积取最大值,最大值为.点评 存在性问题求解的思路及策略(1)思路: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2)策略:①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②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变式训练3 (2015·四川)如图,椭圆E:+=1(a>b>0)的离心率是,点P(0,1)在短轴CD上,且PC·PD=-1.(1)求椭圆E的方程;(2)设O为坐标原点,过点P的动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是否存在常数λ,使得OA·OB+λPA·PB为定值?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已知,得点C,D的坐标分别为(0,-b),(0,b),又点P的坐标为(0,1),且PC·PD=-1,于是解得a=2,b=,所以椭圆E的方程为+=1.(2)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1,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联立得(2k2+1)x2+4kx-2=0,其判别式Δ=(4k)2+8(2k2+1)>0,所以x1+x2=-,x1x2=-,从而,OA·OB+λPA·PB=x1x2+y1y2+λ[x1x2+(y1-1)(y2-1)]=(1+λ)(1+k2)x1x2+k(x1+x2)+1==--λ-2.所以当λ=1时,--λ-2=-3,此时OA·OB+λPA·PB=-3为定值.当直线AB斜率不存在时,直线AB即为直线CD,此时,OA·OB+λPA·PB=OC·OD+PC·PD=-2-1=-3.故存在常数λ=1,使得OA·OB+λPA·PB为定值-3.高考题型精练1.(2015·陕西)如图,椭圆E:+=1(a>b>0)经过点A(0,-1),且离心率为.(1)求椭圆E的方程;(2)经过点(1,1),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椭圆E交于不同的两点P,Q(均异于点A),证明:直线AP与AQ的斜率之和为2.(1)解 由题设知=,b=1,结合a2=b2+c2,解得a=,所以椭圆E的方程为+y2=1.(2)证明 由题设知,直线PQ的方程为y=k(x-1)+1(k≠2),代入+y2=1,得(1+2k2)x2-4k(k-1)x+2k(k-2)=0,由已知Δ>0,设P(x1,y1),Q(x2,y2),x1x2≠0,则x1+x2=,x1x2=,从而直线AP,AQ的斜率之和kAP+kAQ=+=+=2k+(2-k)=2k+(2-k)=2k+(2-k)=2k-2(k-1)=2.2.已知椭圆C:+=1(a>b>0)的右焦点为F(1,0),且点P(1,)在椭圆C上,O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设过定点T(0,2)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AOB为锐角,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3)过椭圆C1:+=1上异于其顶点的任一点P,作圆O:x2+y2=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M,N(M,N不在坐标轴上),若直线MN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m,n,证明:+为定值.(1)解 由题意得c=1,所以a2=b2+1,又因为点P(1,)在椭圆C上,所以+=1,可解得a2=4,b2=3,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2)解 设直线l方程为y=kx+2,设A(x1,y1),B(x2,y2),由得(4k2+3)x2+16kx+4=0,因为Δ=12k2-3>0,所以k2>,又x1+x2=,x1x2=,因为∠AOB为锐角,所以OA·OB>0,即x1x2+y1y2>0,所以x1x2+(kx1+2)(kx2+2)>0,所以(1+k2)x1x2+2k(x1+x2)+4>0,所以(1+k2)·+2k·+4>0,即>0,所以k2<,所以b>0)的右焦点为F(1,0),短轴的一个端点B到F的距离等于焦距.(1)求椭圆C的方程;(2)过点F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BFM与△BFN的面积比值为2?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已知得c=1,a=2c=2,b2=a2-c2=3,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2)=2等价于=2,当直线l斜率不存在时,=1,不符合题意,舍去;当直线l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由消去x并整理得,(3+4k2)y2+6ky-9k2=0,设M(x1,y1),N(x2,y2),则y1+y2=-,①y1y2=-,②由=2得y1=-2y2,③由①②③解得k=±,因此存在直线l:y=±(x-1)使得△BFM与△BFN的面积比值为2.

关键字:

单价:4.99 会员免费
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资料
  • 页数:26页
  • 大小:194.09 KB
  • 编号:8307
  • 类型:VIP资料
  • 格式:docx
  • 提示: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