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气候特征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可谓左河水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融融春光到来。
农事谚语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丝凌。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地化通,见大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