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十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的习俗:1、吃元宵;2、猜灯谜;3、闹花灯。
元宵节为何要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期待阖家团圆的美意。
元宵节为何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前面已提到,汉明帝永平年间,由于汉明帝大力推崇佛法,所以,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为了能够更好地“参佛”,他要求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这其实也是元宵节点灯或者观灯的起源。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形式传入民间,就有了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当然在很多地区还有元宵节放灯的习俗。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
元宵节为何要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传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舞狮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唐代时舞狮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舞狮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舞狮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南派舞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派舞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派舞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