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朝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吃凉的食品。也会进行踏青郊游活动,祭奠祖先和缅怀先人。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一般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出游、吃青团、放风筝、荡秋千、射柳、斗鸡、拔河等等。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