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板报内容 > 综合文稿 > 安全文稿 >

游泳救生资料

整理:老师板报网   时间:2014-08-29   评论:    游泳救生资料

游泳救生资料

  游泳救护是指在水上发生事故时,非溺者对溺者所采取的救护措施。学生应该掌握一些自救与救人的方法,以防万一。

  (一)游泳溺水的原因与自救方法

  溺水的原因很多,现将常见的几种原因和自救方法介绍如下:

  1.技术不熟练。初学游泳的人,由于技术掌握的不好,在水中一旦发生问题就手忙脚乱,导致呛水而造成溺水。为预防溺水事故发生。平时应正确地掌握游泳技术,呼吸自如,游进时自然放松。如发生呛水,保持镇定,可改变游泳姿势,用踩水方法,排除呛水后立即上岸休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再继续游泳。

  2.在非游泳区游泳。由于对水中的情况不熟悉,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事故。因为水中可能有暗桩、礁石、急流、旋涡、水草以及障碍物等都可能对游泳者造成伤害。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告知学生,尽量不要在非游泳区游泳。如在游泳中遇到水草缠住脚时,一旦遇到危险的情况,告诉学生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采用仰泳或反蛙泳姿势使身体平卧水面用手将缠住脚的水草向脚趾方向扒掉。如进漩涡使身体保持平卧姿势,增长身体半径漩涡面游出危险区。

  3.患病期间游泳。对于一些有慢性病的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是可以游泳的,但没有医生的指导是很危险的。如有些患心脏病的人平时没有什么不良感觉,但一下水由于受到冷水的刺激或游泳运动量过大心脏一时不能适应发病而产生溺水。所以,教师要了解班里孩子的健康状况,对于有问题的孩子要建议其听医生的话,且运动负荷不要太大。

  4.潜水。由于潜水必须憋气,时间过长或过频会引起脑缺氧而出现头痛、头晕或出现休克等现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潜游泳时间不要过长或过频,同学之间还要互相照顾和提醒。

  5.碰撞打闹。学生年龄小,同学之间喜欢在游泳池内打闹,一些男同学喜欢挑战性的动作,如:跳水,这是比较危险的,有时池子深度不够跳水后将自己的头撞破的事时有发生。在游时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此类事件。

  6.抽筋溺水。由于游泳前未做好准备活动、身体过于疲劳、出汗后马上下水、水温过凉、技术动作过分紧张等原因,在游泳中都会出现抽筋的现象。如手指、前臂、脚趾、小腿和大腿等部位都容易抽筋,如果在深水自己不会处理,就会发生溺水事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教学生学习一些简单处理抽筋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主要使抽筋部位伸展。如手指抽筋,向外伸展即可排除。如小腿抽筋,先吸一口气浮在水面上,用抽筋的对侧手握住抽筋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同侧手压在抽筋腿膝盖,使抽筋腿伸直即可解除。因此遇到抽筋时千万不要紧张,应根据抽筋的部位冷静地处理,然后及时游向岸边。如果腿部或全身性抽筋,则应及时呼救。

  7.长游造成疲劳。有的游泳爱好者喜欢长游,看看自己到底能游多长、多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也容易发生溺水事故。例如,本来自己只能游1000米,而非要横渡1500米的水域,难免发生事故。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一不要逞能,二要赶紧回岸,三要及早呼救。

  8.脚陷入淤泥。陷入泥坑时,千万不要紧张,更不能站立式踩水。应将身体横卧水中,用蛙泳最好是仰泳办法慢慢游出,可以脱离危险。

  9.遇到洪灾等不可抗拒的来水时如果头脑是清醒的尽量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漂浮物体,如木桩、门板等游向较近的岸边,等待救援。

  (二)间接救护的方法

  间接救护是救护者利用现有的救生器材,对较清醒的溺水者采用的一种救护方法。

  1.救生圈。当发现有人溺水时应把救生圈抛给溺水者,抛的要准确。如救生圈是橡皮或塑料的则可以抛向溺水者身上,如是硬的救生圈则应抛在溺水者周围,避免将溺水者砸伤。溺水者拿到救生圈后就可上套在自己身上游向岸边。

  2.救生衣。由于溺水者离岸太远,救护者可穿上救生衣快速游到溺水者身边,然后利用救生衣的浮力,拖带溺水者上岸。

  3.木板。木板浮力较大,可用来代替救护工具。它可以用来自救,也可用来救护溺水者,但掷给溺水者时,千万要注意不要击伤溺水者。

  4.竹竿。竹竿可以用来辅助教学也可用来做救护工具,将细的一头递给溺水者,让他抓住然后将溺水者拉上岸。竹竿的细头最好用布缠上避免碰伤游泳者。

  5.绳子。使用时先将绳子团成团,一只手抓住一端,另一支手将绳子用力掷向溺水者,最好掷到溺水者的前方,使他容易的抓住绳子,将溺水者接上岸。

游泳救生资料评论